关于中国足协为中国男足选帅的消息,最近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。球迷们都在盼望新任主帅尽快亮相,但现实情况是,最快也要等到11月才能看到正式人选。就在这时,已经有两位重量级的候选人宣布退出竞聘,原因分别是薪资分歧和理念不合。他们分别是波兰名帅、现任浦和红钻主教练斯科尔扎,以及西班牙名帅加西亚。
斯科尔扎退出的核心在于薪资问题。现阶段他仍在执教浦和红钻,双方的合同关系还在继续。中国足协如果想把他请来执教,需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,约为150万欧元。就当前的财政情况而言,中国足协并不富裕,即使钱再宽裕,也不愿意做“冤大头”。更重要的是,能否让斯科尔扎真正适合带领中国男足还未有定论。没有把握的事,足协当然不敢轻易拍板。于是,斯科尔扎只能选择退出。
至于加西亚,退出的最主要原因是理念不合。媒体此前也报道过类似卡纳瓦罗的情况:加西亚希望中国足协能给出一份长期合同,这样他才有条件把自己的长远计划一步步落地实施。而中国足协的目标则更偏向于在2030年世界杯上尽快实现晋级决赛圈。换句话说,足协希望中国男足实力快速提升;但加西亚认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,毕竟当前的中国男足“已经烂到骨子里”,要在短时间内翻盘并非易事。
其实,加西亚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。足球的发展确实有一定的规律。以印度尼西亚为例,虽然通过归化球员短期内让实力有所提升,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,长期的关键还是扎根于青训、脚踏实地的培养。只要青训体系不健全,整体水平就难以持续提升。
从目前的情况看,足协似乎尚未锁定明确的目标和方案。在笔者看来,或许可以尝试让本土教练担任国足新帅,并补上一条重要的环节:给新任主帅也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。以徐正源为例,他带领成都蓉城之所以成绩不错,关键之一就是愿意学习。上赛季结束后,徐正源就自费前往欧洲学习。相比之下,中国本土教练员普遍对学习的态度并不明显。早些年,足协曾邀请欧洲名帅来指导培训,但在培训课堂上, molti本土教练甚至会跑到教室外抽烟,态度显然需要改进。球员要学习,教练员同样也要学习和提升。

最近,前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也谈到了这个问题。他认为中国的本土教练应该走出去学习,中国足球也应如此。你怎么看?是否也认为,应该给本土教练更多学习的机会,并通过学习积累实力,最终带来国足的真正提升?